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官员、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 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在位时曾被太常赵典举为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号为“硕儒”。黄巾起义爆发后党禁解除荀爽相继被举荐但都未应命。董卓掌权后强征荀爽为官。他在九十三日内接连升至司空位列台司。荀爽见董卓残暴便暗中与司徒王允等谋除董卓。但在举事前荀爽便于初平元年(190年)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荀爽博通群经一生对经学多有著述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他尊崇儒学重视礼制。极力维护君臣、父子等级制关系。他也吸取阴阳家某些思想讲究五行相生和相克并将其思想运用于社会各朝代的发展和变化。 据《后汉书》记载其著作多达百余篇至今已残缺不全。清马国翰辑有《周易荀氏注》三卷孙堂辑有荀爽《周易注》一卷。 重要事件:荀爽是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易学大师与郑玄、虞翻等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说并称《易》学三家。受孟、京派易学影响以八宫、飞伏解易虽主卦气说。但不利用卦气说讲阴阳灾变。 影响:荀爽的易学思想主要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辑荀氏《易注》。他创造了乾升坤降说用以解释《周易》的基本原理成为汉易中象数学的内容之一对后世经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评价和争议:荀爽虽然在易学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其易学思想与其他两位易学大师相比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