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的由来- 天文学角度的由来
- 在古代天文学中,太岁最初是一种假设的天体。古人很早就发现木星(岁星)大约十二年绕天一周,于是把周天分为十二分,称为十二次。但是岁星运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古代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自东向西)正好相反。为了应用方便,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 “太岁”,让它和真岁星 “背道而驰”,这样就可以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周礼・春官・冯相氏》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其中的 “岁” 就和太岁有关,这体现了太岁在古代天文历法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
- 神话与民间信仰角度的由来
- 太岁在神话和民间信仰中有诸多传说。一种说法是太岁是天上的木星神格化而来。因为木星在天空运行周期对地球有一定的影响,古人将其神化,认为太岁神主宰着人间的吉凶祸福。在道教信仰中,太岁神被进一步人格化,有六十位太岁真君,轮流值年,每位太岁真君都有自己的名号和职责。如金代时,就有瑞圣皇太后向丁卯元辰(太岁)祈祷病愈后,供奉太岁的事例。
- 还有传说太岁是由历史人物演化而来。比如有人认为太岁是纣王之子被姜子牙封神后形成的神灵形象。这些传说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使得太岁的形象逐渐丰富,也让太岁在民间信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们对太岁既敬畏又崇拜,衍生出许多祭祀和禁忌活动。
太岁的传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太岁的传说: - 纣王妃子之子被封太岁:相传纣王的一位妃子姜氏,怀孕后被纣王抛弃。孩子长大成人后,为母报仇大义灭亲,协助周文王讨伐纣王,成功后被姜太公封为 “治德太岁” 。
- 东汉刘秀封战将为太岁:东汉刘秀起义成功后,封多名战将为 “二十八宿太岁” 。
- 值年太岁掌管吉凶:民间传说每年有一位特定的太岁神当值,被称为 “值年太岁”,掌管着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如果某人的本命太岁与该年的流年太岁产生刑、冲、破、害、值的关系,就被认为是犯太岁,会导致官司纠缠、仕途阻滞、投资失利、疾病缠身等祸患 。
- 瑞圣皇太后祷太岁病愈:公元 1190 年,岁次庚戌,金章宗瑞圣皇太后久病不愈,祷于丁卯元辰(丁卯年太岁),之后病愈,于是命建丁卯瑞圣殿于北京,供奉丁卯元辰,人称 “顺星”,后又供奉六十位太岁 。
- 刘伯温与上梁故事: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有一次回到苏州,半夜听见附近有撞木上梁的声音,询问得知是民间一间小房子上梁。他叹息说风水先生择日真有本事,此家日后必然会大发,但发了以后主人可能会拆了重建,旺气一去就会衰落。后来这户人家果真如此,反映出旧时认为动土若择地错误或犯了方位,便是触动了太岁,极不吉利 。
- 王丰挖太岁遭祸:《酉阳杂俎》记载,莱州即墨有个叫王丰的人,他和兄弟向来不信禁忌。有一年,他们在太岁所在方位掘了一个坑,挖出一个能蠕动的肉团,用土掩埋后,肉团反而跑出坑外,一夜之间不断膨大,最终王丰一家人暴病而亡 。
- 《抱朴子》记载吃太岁长生:《抱朴子》中记载吃了太岁以后会长生不老 。
- 翠萍吃太岁青春永驻:有民间故事讲,明朝襄阳府的罗权,下地干活时挖到太岁,当作聘礼送给老丈人。婚宴上众人不敢吃,只有罗权的妻子翠萍大快朵颐。多年后,罗权渐渐老去,翠萍却依然青春永驻,村民们都认为她是吃了太岁的缘故 。
|